為使新入職的教師了解東莞中學的歷史、傳統、理念、特色,提升新老師們對東莞中學的歸屬感、榮譽感和使命感,促進新入職教師認同東莞中學辦學思想和辦學宗旨,更快地適應學校的工作和生活,我校特舉辦新入職教師崗前培訓。此次培訓涵蓋師德師風、課程教學、班級管理、制度文化、教師成長、教學常規和文體研習這7個方面內容。
在莞中成就幸福的教育人生
8月20日上午,東莞中學新教師培訓開班儀式在報告廳舉行,黃燦明校長、周劍光副校長和刁宏垠、溫偉鋒、方青松等學校行政領導出席開班儀式。開班儀式由教導處刁主任主持。

黃校長在開班儀式上對新教師表示了歡迎和祝賀,希望新教師通過此次培訓,理解辦學理念、清晰育人目標,在建校120周年之際,抓住機遇,成就精彩而幸福的教育人生。

簡短的開班儀式后,黃燦明校長以“自主、和諧、共同發展”為主題給新入職教師們帶來了一場精彩的校史校情講座。黃校長表示,“為學生的終身發展負責”是東莞中學的辦學宗旨。學校教育的關懷指向在校學習和生活的每一個學生,使他們都能獲得最適合自身發展的最好教育;讓學校教育的視線穿越學生生命發展的全程,為學生一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思想基礎、能力基礎、情感基礎、生活基礎。

黃校長還深入闡釋了東莞中學"自主、和諧、共同發展"這一辦學理念的內涵:“自主”體現在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學會自主構建知識體系,形成健康向上的個性與人格;“和諧”既包括有效整合各種教育資源,又包括師生和諧的人際關系;學校激勵師生將自己的發展與學校的發展結合起來,師生共度生命歷程則是“共同發展”的最好體現。
黃校長表示“擁有幸福記憶的學生,自然也更有勇氣攻克學習上的難關”。因此,莞中依托“三節兩禮一會”文化系列活動,豐富學校文化內涵,打造各類平臺,提升學子素養,讓學生生命留下幸福記憶。

從黃校長的講話中,新莞中人們獲得了極強的自豪感和歸屬感,“對學生的終身發展負責”的辦學宗旨和“自主、和諧、共同發展”的辦學理念在他們的心中深深扎下了根。

刁主任對黃校長的講話進行了總結,他希望各位新老師謹記黃校長的叮囑和希冀,抓住自己職業發展的關鍵期,以“一年入門,三年入行,五年成為新秀和骨干”為目標,在“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新征程中立德樹人、成就自我。

在開班儀式結束后,全體新教師及部分學校領導進行了合影。
與課程教學共同成長

一門觸碰心靈的好課程會讓人終身受益,對學生如此,對教師亦然。課程建設過程中對于課程目標的確定、課程體系的搭建、課程資源的開發、課程教學的實施、核心素養的落地等,無不考驗著教師的綜合水平與專業素養。學校課程建設及實施過程是教師素養得到提升的過程。周劍光副校長的講座《東莞中學課程教學規劃與實施》,讓新入職的教師們深切地認識到:課程賦能專業成長。
周副校長認為,東莞中學是一所注重傳承與創新、改革與發展的百年老校。東莞中學的課程建設經歷從無到有,從1.0階段到2.0階段的不斷迭代升級,現在又即將升級至更有邏輯、更系統、更多元、更開放、更精細、更易行的“四梁八柱”多元生態課程體系3.0階段。與課程體系配合的是“一核兩翼”的教育行動,即以“構建教育生態平衡,提升莞中教育品質”為目標,以“課程教學為核心的行動”“師生發展為核心的行動”為兩翼,把課程建設與教材研究結合,把品質課堂與評價改革相結合,把人才培養與學校特色發展相結合。那么,新老師們要如何達成此課程體系的預期成果?

周副校長指出,教師們要追求基于深度教學的品質課堂,以“精準”“鮮活”“深度教學”的教學策略構建課堂文化,通過精透研究教學對象、精確實施教學過程、精深發展業務素養、精心進行學習評價進行精細化課堂管理,通過情景化教學、問題化教學、主題化教學、整體化教學、層次化創新教學模式。周副校長還結合具體鮮活的例子向老師們展示了如何運用教學目標的縱向深入、課堂環節內部的深度化以實現課堂的深度教學。
周副校長表示,莞中最寶貴的財富就來自一代一代的莞中老師,他希望新入職的老師們有時不我待的緊迫感,提升專業素養與教學能力,把精力聚焦于課程建設與課堂教學,以擁有幸福的教育生涯。
抓住新教師專業成長的三個進階點

下午,廣東第二師范學院閆德明教授給新教師們帶來講座《課題·課堂·課程——新教師專業成長的三個進階點》,講座內容精簡卻有分量,主要有三部分:
“把問題變成課題”,是教師的必修課之一。那么課題從何而來呢?閆教授認為,課題的起點和來源是“問題”,問題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轉折點。接著,閆教授以親歷之事為例,向我們展示了“問題課題化”的可行性思路:“描述現象、聚焦問題、界定課題、細化課題、查閱文獻”。
“把課題帶到課堂”的教研素養同樣需要我們努力追求。在講述中,閆教授利用各個學科中9個鮮活的“帶題授課”實例,加深了我們對這一方法的理解。閆教授還表示,對中小學教師而言,行動研究或實驗研究,“就是在自己的課堂或班級發起一場個人化的教育改革”,堅持研究和教學的結合,才能“一點窮追,形成系統;占領高地,形成風格”。

“把課堂融進課程”涉及到教師專業發展的全過程。從多維角度看,教師專業發展不僅僅是一堂堂課,而是由一堂一堂課構成的課程群。閆教授以“尖毛草”的生長規律為喻,認為在教師專業發展的三個重要階段中應做好相應的素質積累,多問、多讀、多思,如此才能像尖毛草一樣在自己的專業和教學領域厚積薄發。
最后,在周劍光副校長的組織下,六位新教師代表分享了自己一天來的學習心得。








部分新教師學習心得體會
晏凌明
黃校長的講話讓我頗受感動。黃校長說,在他的工作中“招聘老師的工作最重要”。從他的講話中我感受到我們是共建莞中的成員,我們是攜手統一理念、帶著一致步調為莞中的賡續發展負責。黃校長這種求取人才的誠意讓我感動,莞中的這種氛圍讓我迅速獲得了心理上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我用一句話表明我的工作態度: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莞中。
林序燦
黃燦明校長跟我們介紹了莞中的一百二十年的發展歷史,呈現了一座百年老校名校的底蘊和擔當,真正對學生的終身發展負責,真正把為黨育人,為國育才落到實處。我為有幸成為莞中人而自豪。周校長結合具體實例,提醒我們要做讓學生喜歡,對學生有用的好老師。我會繼續努力,早日成為讓學生肯定和信任的數學老師。
吳來泳
東莞中學“為學生的終身發展負責”的辦學宗旨怦然觸動了我的教育心弦。莞中辦學既要給每一個學生提供最適合他們自身發展的最好教育,又要從學生生命發展的全程進行規劃,培養學生終身發展的思想基礎、能力基礎、情感基礎、生活基礎。這是一項真正培養人的偉大事業,我為自己能成為其中一員而感到振奮。
丘雯柱
閆教授的“課題·課堂·課程”的專題學習中,通過把問題變成課題以及各科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來引導我們如何去解決,分析,通過各種方式引導學生,改善教學方法來研究解決,在研究中教學,通過策略提高學生能力,養成長時間思考一個問題的能力,給予我很大的啟發!
柳佳瑤
在莞中,擁有科學嚴謹的“四梁八柱”課程體系,更有心系學生、獻身教育、共同成長的情懷,師生共同進步相互學習的雙向互促將在未來成就優秀的學生、也訓練出更多合格的人民教師。最后,進入莞中不是學習的終點,恰恰相反,這是我和孩子們終生學習的起點。希望未來的日子,自己能夠始終記得今日的初心,和孩子們還有莞中一起成長。
蘇靖慧
我要努力成為一名智慧型的卓越教師,要站穩講臺就要先研究教材和新課標,要上好每一節課,需要精準、靈活、有深度;在平常的教學生活中要有心,用心對待每一個孩子;還要注重自身的專業發展,把平常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變成課題,把課題帶到課堂研究,將其編成系列;也要注重寫教育隨筆,及時進行教學反思;多讀書、多寫作。我會不忘初心、堅定信念,與莞中的學生一起進步,與莞中一起并肩前行。
郭濤
學校對于教師隊伍的建設也非常用心,學校為老師們提供了多樣的學習平臺,以“高效、多元、共享智慧”的教學理念支撐著每位教師成長。能在這一所對學生負責、對老師負責的學校工作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張曉慧
成為莞中人,不僅是一種榮譽,更是一個挑戰。黃校長在報告中提到的“對學生的終身發展負責”,周校長強調的“深度教學”,以及閆教授介紹的教師教研與課題,都讓我意識到自己肩上的重擔與責任。作為目前還缺乏足夠經驗的新老師,我一定會牢記心中的熱情與理想,沉淀自己的學識,用心和學生溝通,和學生共同成長。
程福成
周校長提出的精準、鮮活、深度教學給我將來的教學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啟發,“方法精熟、聯系生活、思維深度”這12個字將鐫刻進我的腦海,我會盡最大能力幫助每一個孩子發展。閆教授的講座也非常精彩,把問題變成課題,把課題帶到課堂,這對教師專業不斷提高也非常有幫助。往后,我將會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幫助每一個學生終生發展!
沈金華
我深刻的意識到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教育工作任重而道遠,如何能提高課堂效率,如何促進鮮活、精準、深度教學,如何成功研究課題,都需要我們精深業務,不斷鉆研,且學且思。何其幸運能成為莞中的一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不斷學習,探索鉆研,努力成長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
黃鳳
莞中黃校長給我們介紹了東莞中學的歷史、辦學理念、辦學宗旨、莞中情懷。深刻體會莞中為學生的終身發展負責,為教師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發展平臺,可以有很多向優秀教師學習的機會。周校和閆教授的講座,都讓我深深地感覺到教師,在新課程改革的浪潮中,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提升自己,要做一個能夠全心全意關心學生,教得學生知識,做得了研究,寫得了論文,出得了著作的研究型教師。
李佳鳳
今天的學習激發了我的內驅力,讓我萌生乘風破浪正此時,且行且歌且從容之感!我將在東莞中學這片沃土上,優化發展自身“長板”,與學校、學生和身邊的伙伴共同發展——追求“對學生的終身發展負責”;努力打造“精準、鮮活、深度教學”的課堂;“在研究中教學、在教學中研究”,繼續追求能讓學生擁有語文尊嚴的品質課堂。